4月11日,由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主办,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山东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协办的“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虚拟电厂与微电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25年虚拟电厂与微电网重点专项研讨会”在浙江杭州成功召开。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董旭柱、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潘巍巍、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刘晓玲、虚拟电厂与微电网专委会主任委员苏剑、秘书长吴鸣以及来自电网公司、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及产业链上下游的近百位委员、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专委会的成立,共商虚拟电厂与微电网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路径。
成立大会现场 专委会成立仪式由虚拟电厂与微电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用能所副所长李德智主持。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董旭柱在致辞中强调,虚拟电厂与微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两大核心支撑技术,正成为推动能源清洁化、智能化转型的“破局之钥”,其深度融合将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并为电力市场化改革注入新动能。他指出:“专委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虚拟电厂与微电网领域迈入组织化、系统化、国际化新阶段,这是中国能源转型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 董旭柱 致辞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潘巍巍在致辞中强调,虚拟电厂与微电网是能源转型的关键载体,但需破解技术标准缺失、产业链协同不足等挑战。专委会的成立为行业政产学研用提供了交流平台,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他表示,国网浙江电力将以专委会成立为契机,以专委会为平台,重点深化协同创新、完善市场生态、强化示范引领,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双碳”目标实现。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潘巍巍 致辞 随后,大会举行专委会成立仪式。由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虚拟电厂与微电网专委会秘书长吴鸣宣读《虚拟电厂与微电网专委会筹备工作报告》。
虚拟电厂与微电网专委会秘书长 吴鸣 宣读《虚拟电厂与微电网专委会筹备工作报告》 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刘晓玲宣读了同意专委会成立的批复文件及专委会委员名单。
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 刘晓玲 宣读批复文件
现场举行了隆重的聘任与授牌仪式:为虚拟电厂与微电网专委会主任委员苏剑,以及8位副主任委员、8位副秘书长等核心领导团队成员颁授聘书;同时,为与会的全体委员及行业专家代表颁发聘任证书。此外,还为北京博顿电气有限公司等首批会员单位授牌。
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董旭柱为虚拟电厂与微电网专委会授牌 随后,虚拟电厂与微电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苏剑发表就职讲话。苏剑主任表示,虚拟电厂与微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载体,凭借灵活调节与高效协同优势,正成为聚合分布式资源、参与市场交易的关键支撑。当前,行业仍面临商业模式不成熟、技术整合难度高、数据安全隐忧等挑战。专委会将聚焦三大核心任务:搭建跨领域交流平台,推动技术标准与行业共识形成;深化产研协同,举办年度创新会展示示范项目,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拓展国际合作,对接国际组织建立互访机制,引入先进经验。苏主任强调,国家近期政策明确分布式电源全面市场化,为虚拟电厂开辟新空间。专委会将凝聚行业智慧,畅通“技术-产业-市场”链路,为我国能源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核心力量!
虚拟电厂与微电网专委会主任委员 苏剑 就职讲话 专委会秘书长吴鸣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专委会工作方案、工作细则及2025年工作计划,专委会将重点围绕行业趋势调研与分析、技术咨询、技术评价、新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标准规范制定、新型商业模式探索与展望、经验分享交流与国际合作及人才培养八个方向开展工作。 在专项研讨环节,由虚拟电厂与微电网专委会秘书长、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技术总监吴鸣主持。与会人员围绕专委会工作开展方向及年度规划展开深度交流,提出以“市场化驱动、技术引领、生态协同、示范先行”为四大实施路径,全面推动虚拟电厂与微电网高质量发展。讨论聚焦强化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建议建立动态电价响应机制与市场化交易规则,确保参与单位获得切实收益;同时呼吁加快核心技术标准的前瞻性布局,构建兼容国际的标准化体系,并融合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新兴技术,提升系统灵活性与资源聚合能力。此外,委员们提出通过搭建跨行业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源网荷储全链条协同,结合地方实践经验形成可复制的示范模式,为专委会后续制定《2025年行动计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框架。 成立大会在热烈的交流探讨中圆满落幕。虚拟电厂与微电网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国内能源科技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意味着我们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又迈出关键一步。接下来,专委会将致力于汇聚产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及应用方的多方资源,共同推动虚拟电厂与微电网领域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为我国的能源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成立大会合影 主旨报告
本次大会设置主旨报告环节,来自产学研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围绕地方实践、技术突破与国际经验展开深度分享,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多维视角。
专委会副秘书长、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部市场智电处处长李磊作了题为《浙江虚拟电厂实践与展望》的报告,系统阐述了浙江依托顶层设计、科技创新与试点先行的实践经验,同时提出了未来虚拟电厂的三大展望:构建虚拟电厂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虚拟电厂“市场+保供”机制;优化完善虚拟电厂良好发展生态。从浙江公司实践出发,解读最新政策,探索更多路径,为大家提供借鉴。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营销部市场智电处处长 李磊 专委会副秘书长、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一级项目经理赵文猛作了题为《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深圳虚拟电厂通过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专职管理机构+技术平台创新+资源聚合应用”的协同机制,有效整合分布式能源资源,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其发布的全国首个虚拟电厂地方标准、虚拟电厂调控管理云平台及多场景常态化规模化应用,为城市级虚拟电厂建设树立标杆,未来将深化空调负荷接入、联动充储放一张网平台,探索多样化收益模式,为全国虚拟电厂规模化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深圳方案”,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与“双碳”目标实现。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一级项目经理 赵文猛
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悉尼大学教授朱建国作了题为《Optimal network and market operation of MGs & VPPs for massive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s》的报告。朱教授介绍到,目前澳大利亚已推动微电网参与电力现货市场,门槛降至1兆瓦,并探索虚拟电厂间的电力互通与博弈合作机制。为全球低碳转型提供了降低准入门槛、完善激励政策的参考路径。朱教授的报告聚焦澳大利亚经验,提出以“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模式破解可再生能源并网难题。悉尼大学主导的示范项目通过AI算法与预测模型优化微电网运行,结合市场化机制实现灵活交易,为区域电力稳定与用户收益增长提供双赢方案。
悉尼大学教授 朱建国 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用电技术研究室主任陈宋宋作了题为《虚拟电厂技术体系及仿真系统研发进展》的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电科院在虚拟电厂技术研发与标准建设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中国电科院自主研发的空调负荷互动终端、行业潜力分析模型等核心产品已在15个省份推广应用,并建成虚拟电厂推演实训仿真及调节性能测试评估系统,支撑虚拟电厂技术研发与接入电网测试。未来将重点攻关资源拓扑优化、有源负荷控制等关键技术,推进规模化示范项目落地,支撑电力市场灵活运行。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用能所所长助理兼用电技术研究室主任 陈宋宋
专委会副秘书长、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先进能源技术中心主任季宇作了题为《微电网关键技术与演进方向》的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在微电网规划设计,运行控制,能量优化,综合评价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在并网装备、控制系统研发方面实现国际引领。安徽金寨直流微电网、山东德州农村直流化改造等示范项目,验证了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可行性。 季宇副秘书长介绍到,微电网领域我国已发布13项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构建了涵盖规划、运行、评估的完整技术体系。未来将重点推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多能互补微能网及微网群技术研发,深化与人工智能、区块链融合,推动“主配微”协同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方案”。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先进能源技术中心主任 季宇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先进能源技术中心副主任左娟作了题为《虚拟电厂标准化现状及体系架构设计》报告,系统梳理了虚拟电厂的现状、标准化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报告指出,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组织模式,其发展需以标准化支撑规模化与市场化。随着发改价格〔2025〕136号和发改能源〔2025〕357号文的发布,当前我国虚拟电厂建设运营已经全面迈向市场化阶段,政策层面已通过《“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文件明确支持。2023年9月中国电科院及国网上海院团队主导发布了全球首个虚拟电厂国际标准《IEC/TS 63189-1:2023》。截至2024年,国内累计立项和发布虚拟电厂相关标准24项,覆盖基础综合、系统平台等五大类技术规范,但仍需解决实时调控、跨区域协同等复杂场景下的标准适配问题。左娟副主任提出“四阶段”标准化路线图——从技术总则到交易结算规范逐级完善,并建议设立专委会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与试点成果转化,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长效保障。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先进能源技术中心副主任 左娟 此次主旨报告环节精彩纷呈,亮点频现,这一系列报告,共同勾勒出虚拟电厂与微电网领域“技术—市场—生态—标准”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核心路径,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此次大会的圆满收官,为虚拟电厂与微电网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不仅让大家看到了我国能源科技界拧成一股绳、协同创新的劲头,也更加坚定了虚拟电厂与微电网领域专业人士服务国家战略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