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成立于2017年,由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智中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相关产学研机构联合发起,注册在北京市民政局,活动地域为全国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联盟自成立以来,立足“产业创新加速器”的功能定位,围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以及电力设备制造企业、高校创新/转化中心、科研院所双创中心等产学研单位的专项技术服务需求,聚焦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搭建具有开放、共享、服务特征的科技创新赋能平台,搭建创新人才培养与评价平台,深化协同合作机制,深入开展重大课题联合攻关,大力推进电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参与行业报告编制发布,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建立完善的智能电力领域科技创新体系,催化电力产业技术综合服务新业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
联盟理事会成员涵盖电力公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设备制造企业的领域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为强化自身组织能力建设,理事会确定“集智聚力”的指导方针,目前陆续组建了陆续开始组建了涵盖”输、变、配、用“方向的16个专业委员会以及4个工作委员会,专委会委员数量达1200多位、吸纳专家库成员400多位。
联盟以“技术引领、生态协同”为宗旨,于2021年启动团体标准的建设工作,推进产业制造、数字化电网设备及工艺技术、新型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及工艺技术、绿色低碳装备及工艺技术,以及智能服务等领域的标准编制工作,为电力行业转型升级与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标准引领。现已发布《10kV智能配电变压器技术规范》(T/EPTC 002—2022)、《居配工程物资验收检测要求第1部分:开关设备类》(T/EPTC 003.1—2024)。
产学研创新交流方面,联盟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围绕输电技术、电力电缆技术、柔性直流技术、电力行业智能巡检技术、电力机器人技术、电力系统交直流电源技术、新型配电系统技术、配电网绿色发展、高效绿色低碳智能电力装备技术、能源人工智能、能源北斗与时空智能创新技术、电力信息通信与网络安全等领域,有针对性组织策划品牌会议交流活动,积极推动智能电力技术领域的创新技术成果交流,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联盟在技术创新咨询、行业技术研究、技术联合研发、技术标准化协作、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工程技术示范应用、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生态基本成型。